香港新聞網5月2日電(記者 一林)在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啟用半年之際,一組數據引發關注: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為1459萬人次,同比增加15%,飛機起降量同比上升11.3%至近9.6萬架次,貨運量同比增長3.2%至117萬噸。這一躍升背後,是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戰略的加速落地——香港以國際航空樞紐為支點,與大灣區內通外聯,實現全球高端資源的對接。
世界級機場群從藍圖變為實景
發達的航空運輸能力和臨空經濟是世界級灣區的核心增長極之一。
時間追溯到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提出這個規劃有一定的底氣: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航班起降量約141萬架次,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當年僅這兩項數據就已超越全球三大灣區。
此後,《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六年後的今天,這個目標逐漸從藍圖變為實景。

香港國際機場(中通社資料圖)
2024年11月,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正式啟用,每年可處理1.2億人次客運量和1000萬噸貨運量;深圳寶安國際機場2024年相繼新開、恢復了至墨西哥城、開羅等12條國際客運航線;2025年1月,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啟用,白雲機場正式進入“四跑道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多個機場改擴建提升能級。
目前灣區已擁有7座運輸機場、11條跑道,包括香港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3座國際航空樞紐,澳門國際機場和珠海金灣國際機場兩座幹線機場以及佛山沙堤機場和惠州平潭機場兩座支線機場,航線網絡遍及全球200多個主要城市。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客貨運需求量將達3.87億人次、2000萬噸。

灣區機場分布圖
粵港澳大灣區航線越織越密,進一步織密內通外聯“交通網”。根據各機場管理單位公佈的數據,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的旅客吞吐量為2.14億人次,其中香港以5310萬人次展現了其國際航空樞紐的強大吸引力。
香港機場的升級與國際樞紐的內通外聯
1998年啟用的香港國際機場,是國際航空樞紐,連接全球近200個航點,航空貨運量超過十年全球第一。1999年,客運吞吐量就已突破3000萬人次,2018年達到最高值,旅客吞吐量為7467萬人次,是1998年的2.6倍。與深圳、廣州、上海的國際旅客吞吐量比較,以2019年為例,深圳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占比10%,廣州機場25.5%,上海機場43%,香港機場則高達82%。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2020-2021年年報,香港機場的國際旅客占比為85%,仍然遠高於內地機場。
2016年,香港啟動三跑道系統建設工程,新建3800米第三跑道、擴建二號客運大樓、升級旅客捷運系統等。2022年7月第三跑道率先投入使用,至2024年底系統全面啟用, 2024 年香港國際機場榮登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排名榜首,是自 2010 年以來第 14 次被評為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
2023年底,一項名為“經珠港飛”的政策引發關注:內地旅客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機場,無須辦理香港出入境手續即可直達登機口,打通了珠海、澳門與香港機場的“無縫通道”。
更深層次的協作在物流領域展開。2024年4月,“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啟用,大灣區外貿企業可在東莞完成航空安檢、打板等前置流程,貨物經香港機場直飛全球。高效運作兩年間,累計進出口貨值突破230億元人民幣,服務大灣區企業達948家,貨運量逾2.4萬噸。今年首季空港中心進出口貨值及貨量同比分別飆升121%與214%,越來越多的企業從這里“貨通全球”。
香港的國際航線網絡疊加大灣區製造業優勢,形成了“前端在內地、樞紐在香港、市場在全球”的產業鏈佈局,這種協同不僅釋放香港空港的溢出效應,更推動灣區臨空經濟向高端服務業延伸。
香港國際化賦能從“流量樞紐”到“價值樞紐”
“世界級機場群”的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硬聯通”的加速密不可分。
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多個大型基建項目相繼落成……大灣區四通八達、彼此聯動的海陸空聯運網絡,不斷刷新“加速度”。隨著香港國際機場在大灣區建立了緊密、多維度的海陸空聯運網絡;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開通深中、深江兩條機場快線,粵港澳大灣區“陸海空”立體大通道越來越暢通。
香港地理位置優勢明顯,4小時飛行航程可達亞太區主要城市,5小時飛行航程範圍覆蓋全球逾半人口。依託多年的積累,香港正進一步優化國際機場“多式聯運”的網絡和運作,不斷將國際化的“流量”轉化為“價值”。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到2025年大灣區將基本建成世界級機場群,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化協同體系。當前,香港正以三跑道系統為支點,在多領域加速佈局:
與內地合作優化珠三角空管協調機制,提升繁忙空域運行效率;推廣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綠色轉型,計劃2030年前將使用比例提升至10%;同時加大人才培育,擴建機場學院,與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培養航空管理專才。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機場於2024年2月貴金屬儲存庫啟動擴建工程,計劃將容量從150噸提升至1000噸。這一舉措背後,是香港打造全球黃金交易中心的雄心——利用國際航空網絡優勢,構建涵蓋倉儲、交易、融資的黃金產業生態圈。
與此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正全力打造“機場城市”,推進香港國際機場及其周邊多個項目建設,包括大型綜合設施、酒店、零售和餐飲等,以全新品牌SKYTOPIA 全力推進建設成世界級地標。
香港的角色正從傳統航空樞紐向“價值鏈整合者”轉變。從三跑道啟航到“空港聯動”,從貨運中轉到價值鏈升級,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中,始終扮演著“超級聯繫人”角色。這座國際航空樞紐的每一次起降,不僅承載著人流與物流,更連接著大灣區的創新基因與全球市場的無限機遇。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0581887&channel=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