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 強颱風“樺加沙”於23日帶來豪雨,重創台灣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淹水,沖斷橋樑並淹沒市區,居民緊急撤離。儘管台灣當地氣象部門早上已發出警示,但地方政府的應變與撤離速度引發爭議。

馬太鞍溪堰塞湖淹水,沖斷橋樑並淹沒市區,居民緊急撤離。(網絡圖片)
台灣登山界知名人士蔡日興在臉書上指出,當天早上11點前已發布警報,地方政府明知即將發生溢流和危險區域,卻未能及時撤離。他稱,翻查歷史資料研究發現,馬太鞍社是花東縱谷少數超過400年未遷移的阿美族部落,居民選擇不住在光復市區,顯示先祖早已認識洪水風險,“淹水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住了400年的原住民,一定知道哪裡才不會出事”。
蔡日興引用歷史資料指出,花東縱谷歷來不是人口密集區,馬太鞍社以北的奇萊平原較為繁榮。他認為,花東土地貧瘠,台灣“日治時期”水利改善才有所進展,但花蓮溪水道多變,堰塞湖溢流或潰堤在歷史上“一定發生過多次”。他提醒,台鐵在設計路線時,光復隧道與溪口隧道選擇地下隧道過溪,“早該清楚這是必然的”。蔡日興直言,“花蓮溪不是吃素的,你搶了他的河道,他早晚會跟你要回來。”
根據花蓮縣長徐榛蔚的臉書,23日上午8點39分即提醒鄉親,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紅色警戒將於23日8時至10時發生,分析顯示洪水在70分鐘內抵達馬太鞍溪橋,洪峰將於120分鐘通過,呼籲鄉親務必避難。該通知明確指出影響範圍包括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台9線馬太鞍溪橋及193縣道等地。
在花蓮的洪水災情中,光復鄉遭受重創,85歲的黃姓婦人不幸溺斃。她的遺體被發現在佛祖街的家中,緊緊抱著神明桌。家屬表示,當天一時許曾試圖將母親帶離,但她希望回家“再看一下”,在二時許再次將她送回,卻不料洪水迅速湧來,無法再施救。(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19968&channel=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