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25日電 台灣在芯片上的主導地位,在美國眼中卻是國安風險。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再度點名台灣包辦99%的高效能芯片生產,有風險管理問題,不確定是否應將30%、40%甚至50%的需求轉回美國或其他盟友。有關表態引發台灣輿論關注,不少網友認為相關言論對台灣不友善,“才給你廠房就要再搬走50%,當我們好欺負?”
貝森特24日接受福克斯新聞訪問時表示,99%的高效能芯片都在台灣製造是“全球經濟大失敗點”,“他們做得很好,但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我不確定是否應將30%、40%甚至50%的需求轉回美國或盟友,不論是日本或中東。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尋找解方。”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有關表態隨即引發台灣輿論關注。
在相關消息下,不少台灣網友留言表示,“台灣的高階芯片,對美國而言是嚴重的國安危機,那是你的事。台灣的芯片應在台灣生產,保障台灣的經濟”,“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
也有網友認為這番言論雖然披著國安與分散風險的外衣,本質上仍是想把關鍵產能與技術搬出亞洲,質疑這樣的動作對台灣並不友善,“才給你廠房就要再搬走50%,當我們好欺負?”
事實上,這並非貝森特首 次提出要將台灣的高階芯片“去風險化”。今年8月底,他就指出,全球99%的先進芯片都在台灣生產,這是一項國家安全風險,其風險程度是阿拉伯石油禁運以來從未見過的,特朗普政府必須為美國經濟去風險化。
此外,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當月也強調,美國不能依賴台灣供應先進芯片。
“台灣距離美國長達9500英哩,距離中國大陸只有80英哩,我們需要的99%尖 端芯片不應該在那裡生產。”盧特尼克強調,這會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因此,美國正積極採取行動,透過與韓國、日本達成協議,以及根據《芯片製造與保護系統法案》進行重大股權交易,鼓勵芯片製造業務回流美國。”
當時台灣已“警鈴大作”,擔憂美方恐不滿足台積電已宣布的投資。(完)
阅读原文:https://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1120122&channel=2805